【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·援青礼赞】浙江援青:助力乡村振兴
三年来,浙江援青力量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对海西州展开全方位援助,一批具有浙江标识度的示范性援青项目在海西大地上落地开花,为海西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再添华章。
在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山根“杭白菊”种植基地,援青干部陈云飞和种植户正在查看种苗生长情况。援青伊始,陈云飞发现耐寒耐干的杭白菊适合在高海拔地区种植,三年来,都兰从浙江嘉兴引种近100万株杭白菊在当地种植,带动东山根上村16户农户增收17万元。同时探索出一套标准化生产流程。
青海道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 曾富玲:即将绽放的杭白菊,既是“致富花”,也是“振兴花”,更是嘉兴与都兰“民族团结花”,它将为都兰县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。
浙江援青干部 海西州都兰县副县长 陈云飞:多为基层百姓做好事实事,是我们援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都兰县农牧区最需要什么,广大农牧民最盼望什么,就是我们援青工作的当务之急和工作重点。
为破解乌兰骆驼产业发展困境,浙江援青乌兰工作组联系相关企业为当地牧民量身定制“数字方案”,给骆驼戴上装有北斗导航芯片的项圈,解决了放牧难题。浙江援青乌兰工作组积极对接浙江市场,推进驼绒成功嵌入浙江纺织供应链。引进全国驼奶制品龙头企业——新疆旺源入驻乌兰生物产业园,为牧民养殖骆驼解决后顾之忧。
海西州乌兰县农牧和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杨明军:利用援青资金的支持,我们建设了乡村振兴产业园,购置了柴达木双峰驼,打造了创新创业基地,引进了驼乳精深加工企业,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骆驼产业链条,在乌兰形成骆驼特色农产品优势区。
如果说复兴骆驼产业,是浙江援青带给海西的一次教科书式的发展示范,那么浙江民宿经验在海西的复制推广,更是发展理念的一次迭代升级。乌兰县茶卡镇巴音村和茶卡村毗邻茶卡盐湖,但当地精品民宿产业发展成效一直不尽如人意。浙江援青工作组牵线莫干山美丽乡村学院进行指导,并先后组织110名民宿经营者和党政干部前往湖州体验学习,转变经营发展理念。
海西州乌兰县茶卡镇巴音村村民 祁永娟:回来之后,我将自己民宿的房间进行改造升级,对打造精品民宿有了更大的信心。通过学习,我也借鉴了他们的经验,将自己民宿的信息上传到各大平台,旅游旺季的时候,我们的房子早早就订满了。
通过发展民宿产业,乌兰县茶卡镇茶卡村、巴音村的人均收入由过去不足2000元增长到2021年的16000元。
浙江省援青乌兰工作组组长 海西州乌兰县副县长 傅文虎:从项目、资金、智力等方面对乌兰展开了全方位的支援,湖州力量与柴达木精神水乳交融,已经成为连接太湖南岸与瀚海戈壁的真情纽带。
在浙江援青力量和智慧的帮扶下,乡村振兴的新画卷在海西不断铺展开来。海西青园卓玛药业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藏红花项目,2021年销售额已超亿元;天峻建成宁波高原食用菌基地,30万棒香菇试种成功;高原火焰蔘产品远销欧美。杭州大美青海柴达木城市会客厅、宁波青海天峻馆、温州“青藏优品”电商平台等线上线下双轨并行,助力海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累计销售额超4亿元。光伏提水、城市管网改造、健身房、城市书房等一批项目的实施和建成投用,有效优化了当地的人居环境,切实增强了海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